气功亦称行气,古时又称吐纳、胎息,它与导引术、按摩术共同组成了中国的古代养生保健术,并构筑起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的基础。
气功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。中医学认为:气功是指将人体自我调节的肢体运动、呼吸运动、心理活动合为一体的心身锻炼方法;强调通过对自身意念的调制,达到“以意统气,意行气行,意气相随”的境界,使身体诸系统的功能处于高度和谐统一,从而实现强身健体、防治疾病、延年益寿的目的。气功锻炼不用任何药物和器械,简便易行;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,可以因地制宜;亦不分练习者的性别年龄、体质强弱,主张因人而异。气功的起源久远,研究表明,早期气功的萌芽是舞蹈。
《吕氏春秋》曰:“昔陶唐之始,阴多滞伏而湛积,水道壅塞,不行其源,民气郁淤而滞着,筋骨瑟缩不达,故作舞以宜导之。”据考订,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的战国时期“行气玉佩铭”,是我国目前发现有关气功(行气)的最早文字。该玉铭呈十二面棱柱形,为青玉材质,有灰褐色晕斑,通高5.2厘米,宽3.4厘米,中空而未穿顶;棱面抛光平滑,每面刻有篆文三字,间有重文符号,共四十五字,主要阐述练习行气的方法、要领、功效和注意事项。由于学习气功,不仅可以强身健体、防治疾病,提高自我驾御形体的能力,而且有益于陶冶情操、涵养道德、开发潜能,所以成为历朝历代宫廷体育运动的首选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